硬脑膜及硬脑膜静脉窦
图集简介
硬脑膜及硬脑膜静脉窦:海绵窦cavernous sinus 位于蝶鞍两侧,为硬脑膜两层间的不规则腔隙,形似海绵,故得名,两侧海绵窦借横支相连。窦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,在窦的外侧壁内,自上而下有动眼神经、滑车神经、眼神经(V1)和上颌神经(V2)通过。

  海绵窦与周围的静脉有广泛联系和交通。它前方接受眼静脉,两侧接受大脑中静脉,向后外经岩上窦、岩下窦连通横窦、乙状窦或颈内静脉。海绵窦向前借眼静脉与面静脉交通,向下经卵圆孔的小静脉与翼静脉丛相通,故面部感染可蔓延至海绵窦,引起海绵窦炎和血栓形成,因而累及经过海绵窦的神经,出现相应的症状。海绵窦向后借斜坡上的基底静脉丛与椎内静脉丛相通,而椎内静脉丛又与腔静脉系交通,故腹盆部的感染(如直肠的血吸虫卵)可经此途径进入颅内。

  脑的被膜自外向内依次为硬脑膜、蛛网膜和软脑膜。

  (一)硬脑膜

  硬脑膜cerebral dura mater 坚韧而有光泽,由两层台成,外层兼具颅骨内骨膜的作用,内层较外层坚厚,两层之间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。硬脑膜与颅盖骨连接疏松,易于分离,当硬脑膜血管损伤时,可在硬脑膜与颅骨之间形成硬膜外血肿。硬脑膜在颅底处则与颅骨结合紧密,故颅底骨折时,易将硬脑膜与脑蛛网膜同时撕裂,使脑脊液外漏。如颅前窝骨折时,脑脊液可流入鼻腔,形成鼻漏。硬脑膜在脑神经出颅处移行为神经外膜,在枕骨大孔的周围与硬脊膜相延续。

  (二)脑蛛网膜

  脑蛛网膜cerebral arachnoid mater 薄而透明,缺乏血管和神经,与硬脑膜之间有硬膜下隙,与软脑膜之间有蛛网膜下隙subarachhoid space,内充满脑脊液,此隙向下与脊髓蛛网膜下隙相通。脑蛛网膜除在大脑纵裂和大脑横裂处以外,均跨越脑的沟裂而不伸入沟内,故蛛网膜下隙的大小不一,此隙在某些部位扩大称蛛网膜下池subarachhoid ctherns。在小脑与延髓之间有小脑延髓池cerebeomedullary cistern,临床上可在此进行穿刺,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查。此外,在视交叉前方有交叉池,两大脑脚之间有脚间池,脑桥腹侧有桥池,胼胝体压部与小脑上面之间有上池,松果体突入此池。

  蛛网膜靠近硬脑膜,特别是在上矢状窦处形成许多绒毛状突起,突入上矢状窦内,称蛛网膜粒arachnoid granulations。脑脊液经这些蛛网膜粒渗入硬脑膜窦内,回流入静脉。

  (三)软脑膜

  软脑膜cerebral pla mater 薄而富有血管,覆盖于脑的表面并深入沟裂内。在脑室的一定部位,软脑膜及其血管与该部位的室管膜上皮共同构成脉络组织,某些部位,脉络组织的血管反复分支成丛,连同其表面的软脑膜和室管膜上皮一起突入脑室,形成脉络丛,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结构。
基本信息
总体评价(0)
清晰度(0)
科学价值(0)
帮助说明

如何获得积分?

如何加入VIP?

点评
* 一般 很好 总体评价评分
* 一般 很好 清晰度评分
* 一般 很好 科学价值评分
*
Smilies
a3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