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看: 652|回复: 0

[头颈] 咽旁间隙解剖与肿瘤定位诊断技巧

[复制链接]

823

主题

368

回帖

292

日志

荣誉会员

积分
6477
QQ
发表于 2024-12-17 12:13:4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咽旁间隙解剖与肿瘤定位诊断技巧
01 解剖
广义的咽旁间隙:由茎突及其附着肌肉、韧带、筋膜组成的隔膜将咽旁间隙分为茎突前、后两个间隙。
狭义的咽旁间隙(parapharyngeal space)又称茎突前间隙,起自颅底卵圆孔的内侧,达舌骨水平。外侧是咀嚼肌间隙和腮腺间隙,外后侧为颈动脉间隙,内侧为咽黏膜间隙,内后侧为咽后间隙。狭义的咽旁间隙形状如一倒置的锥体,与颌下间隙的下部相通,内部主要为脂肪,还有小涎腺、腮腺残余、三叉神经下颌支、上颌动脉的分支咽升动脉及淋巴等。

茎突后间隙又称颈动脉间隙(carotid space),是纵贯全颈部的一个最主要的间隙,由颅底一直伸延至主动脉弓,是由颈动脉鞘围绕形成的潜在筋膜间隙,位于腮腺间隙及胸锁乳突肌内侧、咽旁间隙后外侧、颈后间隙前内侧、椎旁间隙前外侧、脏器间隙后外侧。间隙外后侧为颈深筋膜的浅层,前方为其中层,内侧被颈深筋膜深层包绕。颈动脉鞘,间隙内包括颈内动静脉、IX-XII颅神经、颈交感干、球体组织和淋巴结等。

f002e1d1bd3423cdedf7ad833d864f46.png
颈部间隙示意图。狭义的咽旁间隙(茎突前间隙)与颈动脉间隙(茎突后间隙),构成广义的咽旁间隙。

810a5bd6057bc4bbf571fc213474066c.png
颈部间隙示意图

773f55bfe9633ef85b2c4da50a3a5561.png
狭义和广义的咽旁间隙

19941576fd44bc6f5d9fc02e95cf1e9c.png
多数学者认为,张肌血管筋膜将咽旁间隙分为前间隙和后间隙(绿色线条)。

bb4ec3f325ce1c63c8cd4889b3743d0a.png
张肌血管筋膜将咽旁间隙分为前间隙和后间隙。

602bd9e3f08454d41fd4d61a89ab4668.png


9ec613c6de609460d7598e09a1b7c30c.png


e4fd004bfd5b663077ab24bfeed1bc4e.png
左图,来源于茎突前间隙的腮腺多形性腺瘤,压迫咽旁间隙脂肪向内移位,呈开口朝外的C形(红箭);右图,来源于茎突后间隙的肿块使咽旁间隙脂肪向前移位(白箭)。

09df6a4fda035ba5ed9b34c2cf936d19.png

e254337ca0d3d30dfd8832d9d1b16bc4.png
左图,咽旁间隙肿块压迫颈动脉鞘血管稍向后移位(红箭),提示肿瘤来源于茎突前间隙,病理显示为多形性腺瘤;右图,咽旁间隙肿块压迫颈动脉鞘血管向前移位(红箭),提示肿瘤来源于茎突后间隙,病理显示为神经鞘瘤。

dad1828740157db84e436f149d55cb2b.png


710e9650cad2eb38baa4c5f6d3c6d13c.png
左图,咽旁间隙肿块使脂肪向内移位(黄箭),且可见茎突与下颌骨间距增宽(红色大括号),提示肿瘤来源于茎突前间隙,病理显示为多形性腺瘤;右图,咽旁间隙肿块使茎突与下颌骨间距缩小(红色大括号),提示肿瘤来源于茎突后间隙,病理显示为神经鞘瘤。

15a0927a57d8c6a406f912b90874001c.png


2be07a65b77699c3c128f5f582e0e0f4.png
左图,咽旁间隙肿块使二腹肌后腹较对侧稍向后移位(红箭),提示肿瘤来源于茎突前间隙,病理显示为多形性腺瘤;右图,咽旁间隙肿块使二腹肌后腹较对侧稍向前外侧移位,提示肿瘤来源于茎突后间隙,病理显示为神经鞘瘤。
对于如何识别二腹肌后腹,可参考既往文章:二腹肌后腹对于咽旁间隙病变定位很重要,但影像上如何准确识别?

版权申明:来源于影像汇 ,作者影像诊断笔记
希望疫情早日结束!
回复 关闭延时

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 

本版积分规则

扫码关注爱科学公众号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